1.根据曹雪芹的前80回和高鹗续写的后40回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前后一致
没有人知道后来红楼姑娘们的下场,前80回的预言也有许多种解释方式。
如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确定的是第三句指的是夏金桂的桂字,即香菱在夏金桂嫁来之后命运发生了大变化,高鹗说是夏金桂想毒死香菱反而将自己毒死,于是香菱就真的回故乡了。
大家普遍都不认可,与红楼梦最后的悲剧走向明显不符合,而且前文也有很多证明香菱最后是悲剧的结局,如她名字的变化“英莲-香菱-秋菱”由多年生水生植物莲花到一年生水生草本菱花,而菱花到了秋天自然难逃枯萎凋谢的命运。
而这只是其中一小点,不得不说高鹗续的有粉饰太平的成分。
2.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原立意
首先十二金钗都是入的薄命司,所以最后的命运都是很悲惨的,而续书中李纨却有较好的结局,他的儿子后来科举中第是事实,而他却在这之后立刻香消玉陨,没有想到半刻的福,(可见李纨的判词)这是续书中所忽略的。还有探春,判词里有云“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探春远嫁他乡,与亲人分离,可续书却有了探春锦衣还乡探亲的篇章,这怎么能说是入了薄命司呢?
其次是香菱,从判词中可已看出她是被金夏桂折磨致死,可判词却让金夏桂害人反害己,让香菱继续活了下来,这是因为高鹗想写成天理循环的离奇故事,而曹雪芹却是要通过香菱反映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
最主要的是因为曹雪芹具有高鹗等人以至当时的社会所没有的反叛意识,他的立意高度是高鹗所不能及的,基本上不是一个层次。
3.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曹雪芹的前80回差在哪儿啊
高鹗的40回续书跟曹雪芹的开始写红楼梦的初衷就是相悖的。
举几个例子,曹雪芹要写的是一出大悲剧,但是高鹗为了迎合大众的心理,最后狗尾续貂弄了个“兰桂齐芳”。 第31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般都被认为是贾宝玉和史湘云结合的暗示(当然也有其他的说法,但是都不那么令人信服),但是高鹗的续书完全是瞎掰。
还有什么贾宝玉参加科举,岂不玷污了“愚顽怕读文章”的词句? 贾家辈分本来是“氵”“代”“文”“玉”“艹”,但是高鹗偏偏要弄个贾桂出来,还能是贾家的人么?宝钗的那种恪守传统的性格能容忍这种离经叛道么? 粗看过几遍红楼,以上拙见都是一家之言,希望想拍我砖头也稍微理智点。
4.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结局如何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具体结局如下:
1、宝钗:宝钗和宝玉结合后怀有一子,名贾桂,寓意为‘兰桂齐芳’独守空房,抚养儿子。
2、宝玉:出家做了和尚。
3、黛玉:在宝玉宝钗的新婚夜焚诗稿,断痴情,呕血身亡。
4、元春:出场已是宫妃,又被贤德妃,后因中年发福痰疾去世,终年43岁。
5、贾探春:远嫁他乡。
6、贾迎春:因父亲贾赦欠了孙家5000两银子,而被父亲嫁到孙家,被中山狼孙绍祖蹂躏致死。
7、贾惜春:贾府破败后出家,在栊翠庵修行。
8、巧姐:被舅舅王仁和哥哥贾环卖给藩王做婢女,被刘姥姥搭救,后来嫁了板儿。
9、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但是卫若兰病逝,史湘云年轻守寡。
10、王熙凤:贾府抄家,王熙凤有几项罪名,在家里地位一落千丈,被婆婆和小妾侮辱,平时要强,但是身体有病,后来积劳成疾而死。
11、李纨:一个槁木死灰的年轻寡妇,守着儿子贾兰,希望贾兰出人头地,后来封了诰命。
12、妙玉:贾府败落被人趁火打劫,用迷香奸污,劫持去,下落不明。
13、香菱:在金桂死后被扶正。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本科-红楼梦